2022佛山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观展指南(时间+地点)

导语 2022佛山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将于2022年1月16日-4月16日在佛山南海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举办,22件脑洞大开的艺术作品在南海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首度亮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强势围观、现场互动。

  2022佛山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观展指南详情如下:

  一、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6日-4月16日。

  展览地点:佛山南海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

  展览简介:2022年1月16日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摄影大赛在桂城美术馆正式启动。22件脑洞大开的艺术作品在南海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首度亮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强势围观、现场互动。艺术展为期3个月,从1月16日一直持续到4月16日,为广佛两地群众呈现一场饕餮艺术盛宴。不同于安置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室内空间的艺术,公共艺术更具开放性。本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围绕“共生的景观”这一全新主题,展品涵盖传统文化、工业文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亲子童趣四个主题,极具有当代语境、南海元素和精神内核。它们主要出自25位国内外重要知名艺术家、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之手。

  二、展览内容

  作品名:《击》

  艺术家:无一工作室(李超、罗保权、刘再行、赵耕)

  作品阐述:作为另一种公共艺术策略,以佛山本地文化中的世界级符号——“功夫”展开, 实施一组以交互趣味为主的装置艺术项目。通过打击带感应原件的“练功器”造型装置,一系列“掌”造型光效依次运动点亮,形成一次打破次元壁与空间的“打击”。以传统武术的自醒精神,向疫情、低落等负面因素发起对抗。

  作品名:《平衡》

  艺术家:宋冬

  作品阐述:艺术家创造了一个40米长的天平,如同跷跷板,放在自然中,与自然成为一体。在跷跷板的中央是一棵人造的松柏树。这棵仿造的树像是天平的指针,一直在失衡的状态,公众可以上到这个跷跷板上,用自己身体的行动把天平从失衡调整到平衡,天人合一。天平上的刻度标尺是20到20,这个天平也是我们这个2020时代的时间刻度和象征。我们需要协商的智慧,与自然达成平衡。

  作品名:《钉钉子立方体》

  艺术家:安迪·莱提宁(Antti Laitinen)

  作品阐述:钉子立方体是一个参与式项目,在观众的参与合作下,一个木制的立方体将被钉子覆盖。钉钉子是作品的一部分,它将从展览的开始一直持续到结束。钉钉子是一种最简单的手工形式,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每个人都能操作,或者至少很容易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立方体的视觉外观和材料将从木材变成钢。

  作品名:《纸玩具》

  艺术家:万朵云

  作品阐述:作品在佛山剪纸艺术的局部图案(蝴蝶、火烧云)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提炼,图形以镂空呈现出剪纸效果,与游乐设施相结合,增加可玩性。从滑梯滑下,荡起秋千就是最简单的快乐。公园怎么能缺少玩耍的地方,蓝天白云下荡会秋千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作品名:《飞船》

  艺术家:付军胜

  作品阐述:船是人们的生产工具,承载着某种文明架构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翅膀是鸟类的结构部分,能够带鸟儿起飞、飞行到更高和更远处,它来自大自然。作品打破惯性逻辑,用梦幻的方式,超越现实地将两者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意象,但其实蕴含着一种更具体的现实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体,会带来更浪漫、更自由的生活体验。

  作品名:与共2021-礼物

  艺术家:江山

  作品阐述:本作品包含装置、影像、与公众的持续性互动行为等,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节点和特定的历史记忆,以佛山地区陶瓷工艺、钢铁工艺、照明科技等基础产业和相关技术作为创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综合考量佛山南海本地因素进行创作。

  作品邀请普通民众作为创作主体,以网络广泛征集志愿者参与为基础,试图藉由对“群众”作为日常化创作行为主体的认知和实践,来激发普通个体对自身的发现与思考,同时,随着创作过程的深入和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演进,以趋于仪式化的树苗栽种和移植,提示人们经由对具体的自然对象以及生命个体的关注来思考自身与自然的抽象关系问题。

  作品名:《黄金时代》

  艺术家:段俊豪

  作品阐述:牌坊是具有中华特色的建筑文化,在佛山地区,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独具特色的村口牌坊,也是当地精神文化、功德业绩的重要象征。佛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南国陶都”,改革开放后,佛山南海区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果,以铝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成了南海区的新名片。以回收铝材作为作品的主要材料,通过依次向上的材料变化体现了南海区多年的产业发展与改革;展现南海在脚踏实地的传统产业基础上,以包容进取的精神、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作品名:《飞不走的鸟》

  艺术家:童昆鸟

  作品阐述:这件作品是自然环境里以平衡为动力的鸟型雕塑,巨大的金黄平衡鸟被搁置在水面露出的金字塔尖之上,象征自由文明的庞大鸟体盘旋在水平面,任由气流穿过,随风起落。它似乎有着自己的身份属性,坚定地平衡着自己的身体,在矛盾和自由里寻找归属之地,在迷离和缺失的线索里导航方向,静静地等待着,思考着,漂浮着……警示我们人类在当今时代高速发展和扩张中,如何更好地平衡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作品名:⽇光·倚江傍海

  艺术家:崔译

  作品阐述: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佛⼭传统⽂化中“赛龙⾈”锐意进取的精神含义和剪纸的视觉造型,并结合了艺术家创作脉络中对城市改造所遗留的回收钢筋的使⽤。扭曲的工业剩余物在作品中实现自然⽣长的能量转换,呈现出⼀种博弈、共⽣的⽣存状态和生态关系。

  作品名:重回世界

  艺术家:李琳琳

  作品阐述:世界在经历疫情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冠疫情阻断了人们面对面近距离的相互交流交往,一切都要保持距离,艺术家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世界的人们重新回到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

  在疫情期间,“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好像把整个世界都隔开了,人与人之间也被分隔开,她尝试通过“重回世界”这组作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再次回到一种安详的、能够密切交往的一种秩序上来。“重回世界”是对世界新秩序与和平友爱的一种期盼,促进城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充满温暖、和谐、浪漫的氛围。希望“重回世界”这组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与惊喜。

  作品名:渡园

  艺术家:管怀宾

  作品阐述:这里有迷宫般东方园林的空间美学的支撑,那一道道屏风式的回廊与倾斜舟体其实也是某种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断章。希望人们在这一模糊的作品边界上既触碰经典(二十四诗品的廊柱)与南海地脉的传承,同时也能对快速的城市发展与个人的私域精神领地的同构有所反思。

  作品名:漂亮的混凝土

  艺术家:杨心广

  作品阐述:岩石上冒出来的绿色会让人联想到植物,或者抽象地理解为“生命”这一概念。这些造型随意的混凝土疙瘩看似是生长在岩石上的某种生物,但这种绿是幻彩的,艳丽到让人心生疑虑,而且是以生物群的形式出现,隐隐感觉到一股势不可挡的繁衍力量。岩石与混凝土所带来的“硬气”更显咄咄逼人,自然与人工共生共长,在经历过抗争与合谋之后,新的生态已经形成;人类在这个新的生态系统中会有一种陌生感,就像远古时代原始人面对大自然的那种疑虑与惊惧。

  作品名:南风

  艺术家:杨义飞

  作品阐述:《南风》与时间有关。空气流动引起的瞬间自然现象在此被物化为“凝固的瞬间”,无所不在的风与“窗”共为媒介。串联本地的历史与当下,变革与发展寄居在可触及的气流里。作为干预与互动,自然的风与人造的风将带给观众一种难以厘清的体验。“风”与“窗”共时,包含并定格了作者的南方记忆,外表坚硬内核柔软。该作品是合感受的载体,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体验,软与硬的置换。

  三、交通攻略

  地铁:广佛地铁(虫雷)岗站出站后,需步行到公园;

  公交:119路、176路、g6路、h11路、h12路、桂04路、桂13路、桂16路、桂20路、桂27路、桂32路、沥15路

  自驾:千灯湖活水公园停车场、周边道路及灯湖西路国税停车场。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